1.税项分析法 下面通过两家上市公司的一个例子来解释税项分析法。其一,调查发现两家上市公司虚构收入数亿元。突破口是其欠税情况十分异常,一家小型上市公司,竟然欠税几千万 元,这一欠税很有可能是虚构的.税即然是虚构的,收入和利润自然而然也是虚构的,其造假手法不外乎就是虚开发票。此外还可以根据“应交税金期末余额一应交税金期初余额+本期计提税额一本期缴纳税额”去计算某上市公司期末应交所得税余额。可以发现其与实际余额相差甚远,由此,不难得出该公司在涉嫌财务造假的结论;其二,最近在分析另一个上市公司新股时,也发现其实际税负水平非常低,与其主营收入根本不能配比,由此,可以怀疑该新股的招股说明书上的收入和利润也是虚构的。 2.现金流量分析法 如果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将意味着与已经确认为利润相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如果反差数额极为强烈或反差持续时间过长。必然说明有关利润项目可能存在挂账利润或虚拟利润迹象。如每股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如果其每股收益很高,而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却是负的。这t羊B"-'J上市公司往往在造假;对现金流量表作认真细致的分析.往往会发现很多造假的蛛丝马迹。例如,有几家上市公司所支付的增殖税、所得税远远小于其理论的税负.那么他们就很有可能在财务造偶。 3.毛利分析法 识别上市公司造假还有一个简单方法是测试其毛利率,如果这家上市公司某块主营业务收益大大超过同行业水平或者波动较大,就有可能在造偶,上市公司虚构收入之后往往还有一些迹象,如毛利高得惊人,实际上,现在没有几个行业真正能大笔赚钱,高利的背后往往是又一个“银广夏"。不得不引起投资者的重视。利用这种方法应对行业有个基本大致的了解,包括同行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4.应收款项和存货分析法 当然,现在有些上市公司利用对开发票虚增收入和利润,这样在税负上不会出现巨额欠税,但上市公司很少同时等额增加收入和成本(当然不排除现在也有些上市公司为了做规模,也有利用对开发票同时等额增加收入和成本的情况),该公司必须虚增存货用以消化一些购货发票,这样它的存货就会出现异常增加,此处便露出了马脚。这些虚构收入的上市公司往往表现为应收款项①急剧增加0,应收账款周转率急剧下降;存货急剧增加,存货周转率急剧下降。此外。需要提醒的一点是,上市公司同样也会担心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急剧下降会引起投资者和专业分析人士的怀疑,它就把应收账款往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转移,具体的操作手法是:上市公司先把资金打出去,再叫客户把资金打回来,打出去时挂在其他应收款或预付账款,打回来充作货款,确认收入,所以要注意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是不是名符其实;为了提高存货周转率,上市公司故意推迟办理入库手续,存货挂在预付账款上,然后少结转成本,以使得存货账符合实际.这样一来,上市公司虚增的一块利润挂在预付账款上。所以,对往来账款较大的上市公司,不管这往来账挂在那一个科目.都要小心可能上虚构或者不良资产。一些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计提巨额的坏账准备,在账龄上作文章。例如,有家上市公司收到一笔五年以上账龄的巨额应收款,据此调减巨额的减值准备,但是这笔钱明显就是上市公司代替的,以此来操纵账龄,以粉饰其业绩的手法。 5.子公司分析法 现在上市公司造假通常采用以下两种作法:一种是集中在某家子公司作假(母公司及其他子公司也有作假.但所占份额不大),如银广夏;另一种是造假分散,几乎所有子公司及母公司都在造假,如黎明股份。现在许多上市公司都有一些神奇子公司,业绩好得不得了。这样的子公司往往是造假出来。还有一些子公司。是年底才并购进来的,这时要注意其并购日是否合适;另外一些子公司,在母公司报表进进出出,这些子公司都很可疑。刚并入母公司时,业绩好得出奇,可过了几年,就要置换出去,这些子公司也往往在造偶.专业美股论坛为你提供美股最新行情及精准美股数据 (责任编辑:z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