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中,为什么要顺势而为呢?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大家以趋势第一,顺势而为呢?字面上的意思就是顺应大趋势去操作,才能赚大钱。 这里包含了两层:第一层意思是说要顺应趋势;第二层意思是说要用实际行动去做。由此看来,判断趋势、顺应趋势在先,展开实际行动在后。我们归纳为:趋势第一,行动第二。 趋势第一、行动第二,又引出两个话题来:一是如何判断和顺应趋势,二是如何展开实际行动。 下面我们先来谈一谈第一个问题,如何判断和顺应大趋势。 大家都知道,股票的价格运行态势无非是以下的3种情况:l.上升趋势;2.横盘趋势;3.下降趋势。 什么样的趋势能赚钱?这个问题,我们在前面已经谈过了,也得出了以下结论:买进上升趋势的股票能够赚到钱,买进横盘趋势的股票不赚钱,买进下降趋势的股票,不但不赚钱反而要赔钱。 股市唯一能赚钱的方法:就是永远在上升趋势刚形成之后再进场,永远在下降趋势刚形成之后即退场(趋势理论的核心)! K线图形出现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排列,应该形成股市的“走势”及“趋势"。 K线的趋势图又分上升趋势、下降趋势和平衡趋势。 上升趋势,俗称牛市,具体表现在均线系统(自创高氏均线)中。 多种均线交叉时,就是“买一招”的开始: 怎么判断“短期大趋势”呢?如短期大趋势上升,这时我们就要来找“短期低点”了,什么是短期低点?就是日线低点的两旁出现较高的低点,这个时候可以判断,这个低点就是短期低点。从短期低点向上就是短期趋势上升。“短期趋势”下降也同理。 那么“中期大趋势"呢?中期趋势的判断要复杂一点,但也不难懂。中期上升有以下几种:上升力度最强的、直线上升的。中期大趋势如何去判断,应注重几点: 。 第一,上升的幅度和上升的时间,可以先对前期的一段中期上升的幅度计算后平均一下,只要这次在3天内涨幅超过平均30%,就可以判断中期大趋势来了。 第二,怎么才算直线上升。上升过程中找不到短期高点,也找不到短期低点的,就是直线上升。结合了这两种情况就可以判断直线上升的中期大趋势了。当然,这里有一个特殊就是每天小涨的,但是却几乎天天涨,我们可以在6天以上涨幅超过30%,才可以判断为这种趋势。 第三,上升力度次之的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短期低点的,也就是震荡上行的,也就是每次的短期低点都比前面的一个短期低点来得高,也就是短期低点不断上升。这就是力度次之的中期上升趋势。 但是,这里要注意的是当遇到短期高点的情况要怎么理解? 短期高点是不断上升的,这种走法是最强的,形成中期高点(一个高点两边有较低的短期高点,这个高点就叫中期高点)。因为一旦中期高点形成后,会对价格有向下的牵引作用,所以它的力度次之。 第四,短期高点一个比一个低或者持平。这样上升的力度和下跌的力度几乎相当。于是就形成整理,上升的力度就最弱。 第五,中期上升趋势中最弱的是出现中期低点。 什么是中期低点呢?低点附近有两个较高的短期低点,那么这个低点就是中期低点。 对于短期高点和中期高点的影响可以参考上面。 第六,中期上升趋势还可以结合周线,周线形成短期向上,那么可以判断是中期向上。如果周线中期趋势向上,就可以判断是长期趋势转为上升。 周线趋势如何判断,和日线是一样的。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周线发出的信号往往慢于日线,所以应该以日线趋势为主。 那什么是“长期大趋势"呢?长期大趋势应该如何判断? 这里也有几种方法。 第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出现“中期”低点,低点是不断抬高的。 第二,就是出现长期低点。什么是长期低点呢?就是低点两边有较高的中期低点,那么这个低点就是长期低点,长期低点形成后就转为“长期”上升趋势。 第三,就是周线形成“中期"趋势。对于股价而言,无非就是一个“低点"到一个“高点",上升变为下跌,无限循环,永远正确。 好了,现在似乎已经知道股价运行的“规律”了吧,不要急,最重要的是如何通过这些“趋势"来布置仓位和买卖点,止损,等等。 。 止损与出局,很多人会认为是相同的原理和思路,是这样吗?肯定不是!首先意义就不同,出局是“获利后”的平仓,而止损是为了使“亏损”尽可能降低,但是又不想被洗出去的强制做法,执行要求很高。 如何真正运作?先来看一下,什么是短期低点、中期低点和长期低点,以及所形成的趋势。短期趋势有两种:短期高点形成后的“短期”向下趋势,以及短期低点形成后的“短期"上升趋势。 上面已经介绍了三种。那么,在上升的趋势中高点的变化有什么影响吗?答案肯定有。要看高点所形成的相应趋势,和上升趋势一样,下降趋势越大,对上升的影响也越大,甚至会改变上升趋势变化为中期下降趋势!高点低点是相互制约的,可以随时转化,所以可以看到市场千变万化。如果死认准一个想法,显然是不对的。它变了,我们也要变,虽然可能有多余的动作,但是为了稳定和安全的收益,必须这样做。掌握“趋势理论"口诀:“趋势理论”核心是:上下趋势定输赢,一买一卖见分晓;趋势向上要满仓,趋势向下要逃跑。洋财网是一个主要以美股讨论为核心的美股论坛,论坛关注环球财经市场(尤其是美国股市,欧洲股市,外汇市场等)的变化,是投资者对各种新型金融衍生品的学习研究的好去处。 (责任编辑:z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