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美股专家 >

货币政策重盯通胀 欧美央行殊途同归

时间:2014-04-18 09:14来源: 作者:

  [ 经历了在物价稳定、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之间不断地选择和平衡后,欧美央行货币政策盯住的目标也逐渐趋于一致——通胀指标,也就是物价稳定 ]

  潮流终要回归经典,货币政策盯住的目标同样如此。

  经历了在物价稳定、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之间不断地选择和平衡后,欧美央行货币政策盯住的目标也逐渐趋于一致——通胀指标,也就是物价稳定。

  近日,美联储新任主席耶伦在纽约经济俱乐部的演讲中指出,2016年,美国的通胀目标为1.7%~2%,失业率目标为5.6%,突出通胀目标与失业率目标在决定美联储货币政策中的关键地位。

  与此同时,欧央行仍一贯强调物价稳定,近日多位官员在发表宽松言论时也强调是否执行非常规宽松政策取决于通胀指标。

  通胀指标意义凸显

  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核心一直是盯住失业率,但近日耶伦在纽约经济俱乐部的演讲中开始强调通胀目标对货币政策的重要性。

  耶伦指出,2016年能否实现失业率降至5.2%~5.6%、通胀率是否可以达到1.7%~2%决定了经济运行是否达到美联储官员的预期目标。

  这是美联储首次明确地为通胀率设定一个指标,而在伯南克时代,最常见的表述是“通胀仍然未达到2%的长期目标。”

  耶伦同时在会议中强调,鉴于美国失业率很快就将超过原本设定的6.5%的指标,美联储的前瞻指引内容也需要适当调整。

  欧央行因为历史原因一直将物价稳定作为其货币政策的核心,因此通胀指标一直是其货币政策的核心。

  在金融危机期间,为维持欧元区金融系统稳定,欧央行也曾在紧急时刻暂时将金融系统稳定作为其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因而启动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以及证券市场操作(SMP)等非常规货币政策,但随着金融危机的平复和经济复苏企稳,欧央行对通胀的重视程度如期回归。

  近来,欧央行官员在谈及可能启动的可调节宽松政策时,屡次强调需要盯住欧洲中期通胀水平,“如果欧元区通胀水平滑落至零以下,将会是非常严重的事情,欧洲央行必须认真评估中期通胀水平再决定是否需要出台全新的政策。”欧央行副行长康斯坦修在其发言中表示。

  指向宽松

  尽管欧美现在均将通胀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的盯住目标,但两者使用的数据篮子并不相同。

  美联储使用的通胀指标为PCE(个人消费支出),其与普遍意义上的CPI(美国联邦政府使用)有一定的差距,相比CPI,PCE数据涵盖的项目更多,更容易调整,该指标在2000年之后被美联储重视。

  根据不完全统计,1995年1月~2003年5月,CPI平均水平为2.4%,而PCE只有2%,如果以1995年为基期100,截至2013年5月的CPI数据要比PCE数据高出7%。

  美国商务部下属经济数据分析局的统计显示,2014年3月的PCE指标环比增长仅为0.4%,远低于耶伦所谈及的2016年将达到1.7%~2%的目标。

  耶伦在其演讲中继续释放鸽派情绪,表示0~0.25%的低利率将取决于上述就业率和通胀目标,“就业和通胀离目标水平越远、向目标前进的速度越慢,美联储就越可能更久地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近零水平。”

  从上述表态可以看出,原本市场普遍预期的加息时间将继续后移,美国宽松将持续。

  欧元区的通胀指标也同样指向宽松。

  目前欧元区通胀水平为0.5%,远低于2%的预期通胀目标,且一些欧元区国家已经处于负通胀状态,而康斯坦修认为,一旦欧元区进入负通胀,欧央行将出台全新的政策。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4月30日欧元区公布的4月份CPI通胀率初值将决定央行下一步动向。

  瑞银证券的研究报告也指出,5月8日的欧洲央行议息会议将会根据4月通胀形势做出政策应对。其认为,只要4月通胀率再次低于预期,欧洲央行采取行动的可能性就极高。

  形势各异

  美联储的宽松篮子目前市场已经非常清楚,即低联邦利率+资产购买计划(QE),但欧元区的宽松篮子目前还不确定,市场的预期也有所不同。

  瑞银证券的报告认为,如果4月份的通胀率仍然维持在3月份低位(欧元区3月CPI为0.5%)足以触发欧洲央行进一步的宽松动作。相比于QE,欧洲央行短期内更有可能采取的措施包括:(1)新一轮LTRO;(2)停止对冲其1755亿欧元的SMP债券头寸;(3)将隔夜存款利率降至零以下。这其中,负利率虽不乏争议,但从欧洲央行官员们的口风来看,可能性较大。

  瑞银认为市场热传的欧洲版QE未来几个月出台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与去年下半年及今年年初美联储退出QE信号释放及正式启动时,大量资金陆续从新兴市场回流欧美市场的情况不同,上周的EPRF数据显示,截至4月9日的当周,新兴市场股票基金吸引到的资金量是去年一季度中旬以来最多的,同时,新兴市场债券基金也出现连续两周的资金净流入,为去年5月以来的首次。

(责任编辑:DF126)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 栏目列表
  • 美股论坛-洋财专家
  • 美股论坛 - 美股交易员热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