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3月25日上午消息,NBC报道,美国对俄罗斯依赖严重,尤其在太空探索领域。随着美俄在乌克兰危机上的对峙加剧,美国宇航局再一次遭遇噩梦。 本周国际空间站的频繁活动就凸显了美俄两国太空探索方面的休戚与共。下周,NASA宇航员Mike Hopkins将达成俄罗斯他空仓回到地球,一起返回的还有两名俄罗斯宇航员。几周过后, NASA宇航员Steven Swanson将搭乘另一俄罗斯“ 联盟号”飞船到达空间站,也有两名俄罗斯同行作伴。 在现有的安排下,由于美国太空梭船队退休,NASA宇航员在没有俄罗斯的帮助下无法往返空间站。每名宇航员的搭乘飞船票价为7000万美元,款项付给俄罗斯。 如果“联盟号”飞船突然不给美国宇航员用了会怎么样?美国载人航天工程是不是就终结了?可能不会。 让人稍微好受点的是,俄罗斯对NASA的以来不比NASA对俄罗斯的依赖少。如果俄罗斯垄断了往返空间站的交通,美国基本上也控制了唯一的空间目的地。俄罗斯的轨道硬件离开美国的电力和通讯设备无法使用。 不管双方在这样一桩尴尬的“太空婚姻”中如何不情愿,迄今为止合作还是为太探索活动带来了惊人的活力和弹性。 最近取得的商业进展让太空站摆脱对俄罗斯的依赖走出了一大步。目前,美国SpaceX公司的猎鹰火箭和龙级太空舱(Dragon capsule)以及轨道科学公司的安塔尔火箭和天鹅太空舱(Cygnus capsule)。这两大载货太空运输项目已经取代了退役的航天飞机。欧洲和日本的无人货运飞船也可以补给空间站。尽管安塔尔火箭的部分元件来自于乌克兰和俄罗斯,并且欧洲的货运飞船要接驳空间站的俄罗斯舱段,但是俄罗斯对于太空货运的垄断已经被打破。 很快,美国将有能力让轨道接回宇航员,可以调校SpaceX公司的龙级太空舱来实现这一功能。在紧急政治情况下,美国宇航员可以延长太空工作时限,由目前的6个月延长为12个月甚至更长。 大打中国牌? 向国际空间站输送人员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商业机构仍然需要三至四年才可以研发出这一功能。但是,进度未尝不可以被加快。已经有一艘非俄罗斯研发的飞船证明有能力将人员安全地运送到空间站。而这一进步是由中国实现的。 可以在有足够的安全屏障条件下邀请中国加入国际空间站。如果中国有机会展示自己在航天待命救援方面的能力,那么中国的实力无疑会赢得其他国家的尊重。 寻找空间站新成员的工作将不会一帆风顺,这也不是最优方案,也会存有风险。但是,相比美国的太空成果被俄罗斯把控,不如寻找更好的替代方案。 美国和俄罗斯在太空领域的分歧将会造成大大小小的问题。例如,空间站协议中有一个不为人注意的条件,即俄罗斯宇航员可以在太空中配枪,并且这一问题没有技术解决方案。而其他问题可能有解决途径,美国航空航天局在那些方面做得最好。 (责任编辑:DF133)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