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再遇寒流侵袭。上月末,美联储继续缩减量化宽松规模、重要国家经济数据不及预期,引发全球股市动荡。 尽管美联储新任主席珍妮特·耶伦表示将维持现有宽松的货币政策,发达国家股市暂时转危为安,但较为脆弱的新兴市场仍前途未卜。 全球股市集体感冒 我国农历春节期间,全球资本市场再度动荡,投资者避险情绪升温,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股市集体下挫。 特别是进入2月后的首个交易日,全球股市集体大跌。美国三大股指跌幅均超过2%,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超过300点,创去年6月20日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欧洲三大股市同样未能幸免。 这股资本寒流很快便吹到亚太市场,印度、韩国、新加坡、泰国等亚太国家的主要股指接连遭遇重挫,其中日本股市4日大跌逾4%,14000点整数关口岌岌可危。 总体来看,全球股市2月初遭遇的全面承压受到美、中经济数据低于预期,美联储再度缩减购债规模,新兴市场经济前景恶化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 美联储二度缩减QE3的规模是全球股市下跌首因。在1月底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上,美联储决定进一步削减月度购债规模100亿美元至650亿美元。 让市场忧虑的是,美联储很可能在今年未来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延续每次削减100亿美元购债规模的节奏。而按照这一削减节奏,美联储将于今年年底前完全结束购债计划。更加让投资者忧心的是,在QE3退出后,美联储的加息举动也有可能接踵而至,这将导致全球流动性随之收紧,融资成本大幅攀升。 此外,实体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美国2013年第四季度经济按年计算增长3.2%,低于前一季度的4.1%;今年1月份美国私营部门新增就业岗位17.5 万个,低于预期并创5 个月以来新低。同时,美国和中国的制造业数据均表现疲弱,其中美国1月份ISM制造业PMI指数跌至51.3,制造业扩张速度放缓至半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中国1月份官方制造业PMI为50.5,较去年12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 与发达国家相比,新兴经济体受到的冲击更为明显。根据美国全球新兴市场证券基金研究公司的统计,受美联储缩减购债计划影响,今年1月新兴经济体股票市场基金和债券市场基金分别净流出122亿美元和46亿美元。 目前,受到冲击较大的新兴经济体有土耳其、印度、南非和巴西等,这些国家普遍存在经常账户赤字较大、对外融资依赖程度较高等问题。为了减缓资本流出对本国经济的影响,上述四国央行被迫采取加息等方式抑制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但这些举措不可避免地会影响经济增长,更成为股市暴跌的导火索。 新兴市场如临深渊 正当投资者感叹全球股市如美国东部的天气般步入严冬之时,耶伦在美国国会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作证时则强调,将继续实施当前的货币政策,给金融市场暂时吃下一颗“定心丸”。 耶伦在上周的听证会上表示,支持当前的货币政策,将延续这些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物价。 美联储在2012年12月开始将6.5%的失业率视作加息的参考指标,明确在失业率降至6.5%之前不会考虑加息。去年12月,美联储又做出微调,承诺即使失业率降至6.5%以下,仍将让现有的低利率政策保持一段时间,尤其是在通胀水平持续低于目标值的情况下。 耶伦还重申,如果未来就业和通胀情况持续改善,美联储将继续缩减购债计划,而削减的力度将视具体情况而定。 全球股市上周全面止跌反弹,道·琼斯工业指数重回16000点上方,标准·普尔500指数距历史高点仅有咫尺之遥,而纳斯达克指数在上周五突破了1月下旬的高点。 与之相对的是,新兴国家股市表现则相形见绌,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的股票指数仅小幅反弹。 耶伦在众议院听证会中如是回答:“我们密切关注近期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我们的看法是,目前阶段这些发展不会给美国经济前景施加显著风险。”海通证券的研究报告解读为,对于新兴市场最近遭遇的抛售,耶伦认为美联储不应为此负责。 而近期在向美国国会提交的一份正式报告中,美联储承认,去年夏天有关可能启动缩减QE 的言论触发了新兴市场的紧张形势。但与此同时,美联储并不承认新兴市场上最新一轮的抛售应该归咎于美联储。 为了应对资本外流,土耳其、印度、南非和巴西已被迫采取加息等方式抑制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认为,这四个国家采取的行动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本国经济增长。这些新兴经济体面临增长放缓、通胀高企、经常账户赤字较大、对外融资依赖程度高等问题,部分新兴市场还存在政局不稳等风险,未来新兴经济体的局部脆弱性和下行风险仍不可忽视,甚至不排除波及全球经济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DF081)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