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年的降临,美联储(Federal Reserve)迈出了结束量化宽松政策的第一步。在2013年年底最后一次政策例会上,美联储决定自2014年1月起缩减资产购买额度,将月度购买规模从850亿美元减至750亿美元。这一决定标志着在金融危机爆发五年之后,货币刺激政策终于见顶回落。 迈出转向第一步 美联储缩减资产购买规模的决定,对全球金融市场来说意味着一个拐点的到来。这次减少的100亿美元月度规模包括50亿美元的国债购买规模和5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购买规模。与减债行为相伴随的是,美联储还使用前瞻性指引来暗示未来宽松政策持续的时间会比早先预期的略长,以此来安抚市场。 2013年5月,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表示要逐步缩减资产购买规模,曾导致金融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出现大幅调整。随着近期经济数据普遍改善,市场对美联储行动的预期升温,大家对此早已有了心理准备。如果说美联储的第一只靴子落地以后,搞得大家精神紧张了一阵子,那么现在第二只靴子落地之后,市场反应反倒不再强烈。 美联储选择新年出手,实在是因为美国经济近期出现的好转迹象令人振奋。数据显示,2013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增速达到近两年来最高水平。2013年11月零售销售和工业生产双双快速增长,表明当年第四季度依然能够保持强劲复苏势头。其中,美联储最关注的就业市场复苏尤为明显。与此同时,2013年11月失业率降至五年低点7%,已经达到伯南克此前暗示的结束资产购买的门槛。此外,两年期预算协议获得通过,表明美国两党长期以来在财政问题上的政治僵局得到缓和,经济复苏暂时不再受到政府关门的困扰。 在这个寒冷的冬季,强劲的经济数据、华盛顿预算协议的达成都令人热血沸腾,美联储开始缩减购债规模的行动被看作是承认美国经济实现了可持续增长的标志,意味着在遭受危害巨大的经济衰退近五年后,全球最大经济体已到达一个转折点,即将迎来更加强劲的经济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为此上调了对美国经济前景的预期,更加看好2014年的经济增长形势。 伯南克曾经暗示如果经济不断转好,美联储的默认计划是每次开会缩减100亿美元的资产购买。按照这个推断,如果今后经济数据持续强劲,在未来的几次会议上将会看到美联储不断小幅快进的减债步伐。 五年来,美联储推出的量化宽松政策推动了全球金融市场,也成功救助了美国经济。随着美国开始踩刹车叫停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史上规模最大的货币实验正式进入尾声。先前以黑石的拜伦·韦恩为代表的不少分析师都认为美联储不大可能在新旧掌门交替的时候转变政策,但是伯南克还是在卸任前夕迈出了结束宽松货币政策的第一步。保守的他任期内却以大胆激进的刺激措施和几乎不断的经济救火行为著称,现在迈出转向脚步似乎想要回归其传统形象;至少象征性地表明他听到了那些对其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批评,而且像他们一样渴望将货币政策恢复正常。 德意志银行的拉沃尔尼亚感到欣慰,他是极少数“算准”美联储会在去年最后一次例会上宣布放缓QE的经济学家。更神奇的是他还准确预计美联储将宣布每月减少100亿美元的资产购买,甚至连美联储的前瞻性指引都被他“算准”了。 理智看待美联储的转向 缩减购债规模无疑会引起市场警惕,但是美联储这次行动的直接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前的形势是美国央行仍在向经济注入大量资金,只不过从2014年1月起稍稍放慢了速度。对一个资产负债规模达4万亿美元的美国央行来说,每月100亿美元的资产购买规模是微不足道的。根据美联储的粗略计算,2000亿美元的资产购买相当于25个基点的政策利率。按此推算,100亿美元的缩减仅相当于上述数字的二十分之一。在正常情况下,投资者几乎不会感觉到这种变化。 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感觉,主要由于美联储在初始阶段选择小幅度削减月度购债规模的做法,因为当前经济复苏的强度难以承受购债大规模或突然停止,同时高度敏感的金融市场也难以承受退出刺激政策的风吹草动。 从短期来看,美联储这次行动对市场的冲击不会太大。事实上,自2013年5月伯南克首次表态将削减月度购债规模以来,金融市场对于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已逐步消化。特别是由于预期不断升温,市场对美联储的计划早有准备,一旦“靴子”真正落地所带来的短期影响也十分有限。 从中长期看,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意味着流动性将趋向正常、实体经济将进入增长通道。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世界各国央行连续5年印钞“救市”,市场流动性严重泛滥。美联储刺激政策的退出,表明市场环境将有重大改变,实体经济趋向好转,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将迎来春天。但是也应当看到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势必推动美元走强,美元资产吸引力上升可能导致全球资本回流美国,令亚洲新兴经济体面临阶段性资本集中流出风险。由于一些新兴市场缺少防范潜在大规模资本流出的措施,全球金融稳定性将面临一定的威胁。 不过,该来的迟早要来,正如巴西央行总裁亚历山大·汤比尼(Alexandre Tombini)认为的那样,美联储越早撤回经济刺激政策,全球经济的过渡将会越平稳。 就调整货币政策的时间表而言,美联储现在开始撤退是一种明智的做法,最近美国经济表现好于预期,因此现在有能力消化这一退出政策。不过眼下仍面临棘手的问题,持续处于低水平的通胀率和美国中期经济前景不明朗是两大重要的考量因素。现在谁也说不准美国经济复苏是否会持续?劳动参与率的下滑何时能得到逆转?尤其是劳动参与率下滑,使得失业率表面上呈现下降而实际上并非如此。鉴于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美联储在缩减购债规模的同时发出前瞻性指引,表明它不打算在经济回归正常之前恢复正常的货币政策,并暗示在中期内若有必要仍会选择为经济提供进一步支撑。 QE的退出之路依然暗藏风险,2月1日接掌美联储的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担子不轻,如果退出操作稍有不慎,五年的救市之举将前功尽弃。 (责任编辑:DF126) (责任编辑:admin) |